NEWS CENTER

我校成功举办国家电影智库企业家论坛

12月7日-8日,由国家电影智库、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联合主办的“企业家论坛: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困局与破局”高峰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分为闭门圆桌会、开放式对话会两种形式。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教授主持会议。

 

论坛主持人: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

 

闭门圆桌会嘉宾合影

其中,闭门圆桌会聚焦“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的困局与破局”,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处长陆亮、珠江电影集团董事长蔡伏青、峨眉电影集团总裁向华全、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潇湘电影集团总经理谷良、西部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赵平、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李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于丽、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主任王纯等出席会议,共商国有电影制片企业发展之路。

 

开放式对话会嘉宾合影

开放式对话会,聚焦“国有VS民营: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协同与发展”。俞剑红副校长在开场白中指出,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创作者还面临很多制约和瓶颈,如何创作出中国商业类型的高品质电影、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中国电影的影响力,都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发言中,首先以吴天明为例,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西部电影崛起的原因。他认为,西影当年之所以蓬勃发展,得益于当时国家在电影体制方面(尤其是用人机制方面)巨大的改革力度。吴天明能够从一个普通导演一跃成为西影厂厂长,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革。得益于体制,吴天明能够实行灵活机制,将创作机会给年轻人、给外部的人,拍摄出一大批精品。近年来,国有电影制片企业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有电影制片企业改革不彻底;二是负担沉重,在产业链结构上依然停留在制作端,与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协调、不适应。对此,张宏书记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避免企业行政化,并将企业负责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捆绑起来;二是分项考核,企业中一部分人员着眼于社会效益,另一部分人员推向市场。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围绕以下方面发表观点。首先,他认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上升趋势没有改变。人们对电影的关注度不减、观众日益成熟、泡沫被挤出,增速或有减缓,进入“慢牛”;其次,国有制片企业尤其是中影股份,优势在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构建。单一制片企业,风险集中。经过70多年的积累,中影股份较早占据了市场先机,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也是民企所不具备的,产业链比好莱坞企业更为全面。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的困难不在资金,而在于行政色彩浓、决策效率低、离退休干部负担重。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僵化,人才提拔难。目前,借鉴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渐探索,对于打破僵化的人事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比如项目合作、股权合作等等。针对制片企业发展,他提出若干建议:一是完善政府的资助机制,重点资助处女作影片、有创新性的新作、艺术品味高的电影,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片;二是补贴国产电影。建议提高电影专项资金的征收比例,比如可以提高到10%,并针对国产影片先征后返,进口影片照额度征收;三是政府出台文件禁止票补,“票补”相当于低价倾销,对制片非常不利;四是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偷漏瞒报票房性质如同抢劫,应当严惩。

 

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

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赞同喇培康观点,并着重对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做了细致分析。他认为,过去特别是2015年以前,中国电影票房保持了年均30%以上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靠银幕增长拉动,未来则主要靠内容拉动。他认为,电影行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为内容、技术和观众。而技术在过去一百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想有突破已经很难;而随着电影数量越来越多,内容的雷同性也增加了,内容突破也有难度,因此,曾茂军认为,当下电影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靠观众的增长。从数据看,一线城市人均观影频次已经日趋饱和,三四线城市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中国观众不同年龄段的观影差异逐渐缩小。目前,18~39岁的年轻人贡献了超过71%的票房,但随着未来几年中国年轻人年龄渐长,未来票房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会像美国一样相对均衡。他认为,个性化电影消费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当下中国银幕数超过五万块之后,已经具备分线发行的可能。那么,未来应当把更多钱花到内容制作上。曾茂军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建设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二是推进分线发行;三是资金向内容倾斜,甚至应当取消涉及电影制作的税收;四是严厉打击盗版,瞒报票房应当等同于抢劫银行,予以严厉处罚。

 

新乐视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

新乐视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指出,电影应该回归到TMT。电影有什么理由存在或者说电影产业构建的作用在哪里?他的回答是,电影的属性其实是有影响力的媒体。他认为,未来20年,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破局”的核心是用户。电影是产业,一定要把用户放在里面,否则没有根基,无法聚沙成塔。因此,制片企业一定要有扎扎实实的用户基础。与此同时,电影制片企业要有“市场观”,一定要清楚了解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群体,明白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比如电影《熊出没》的档期从寒假档挪到春节档,就是充分考虑市场。此外,制片企业要活得长,关键在两条,一是规模化,因为电影的风险太大,只有规模做上去了,有亏有盈,平衡掉亏损即可;二是IP化、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拥抱互联网,真正贯彻“内容为王”,典型的如迪士尼模式。制片企业,不仅仅是文化公司,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影响力。过去20年,互联网培养的是屌丝;未来20年,屌丝成长为中产,那么,电影作为媒介,传播什么,内容往哪里走,就很清晰了。未来的电影,必然是家庭化,电影要向大家传导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内容应该往这个方向走。那么,破局,在于核心的持续的影响力。

 

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依芳

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依芳从华策做影视内容的经验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华策在发展过程中抓住的几个机会很重要,一是电视剧行业从事业到产业的关口,成立了一个比较有体系的民营公司。二是作为电视剧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战略重心仍然是“内容”,在内容上保持对主流价值的坚守。当下电影的工业化基础比电视剧还要弱,华策希望在基础体系平台建设上做出一些努力。互联网时代,创作体系发生了改变。华策已经成立了一个规模为三四百人的研究院,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的喜好,并努力平台。平台建设中,关键是内容的国际化、创新化。同时,赵依芳也表示,在拥抱市场的同时,也要坚守内容本身的艺术性和主流价值。

 

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陈卉

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陈卉则表示,作为一个电影界的“新兵”,在互联网时代下,百度作为一个资讯平台,第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个平台看到更多的优质影片,不是靠水军刷评分,而是传达一个准确的信息给用户。第二,在制定发行策略的时候,会对影片受众和用户建立一个大数据模型,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分析。第三,电影制片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讲“后业务结果”,然而“前业务方式”也同样重要。比如宣传公司会拿“百度指数”作为参考来分析此次电影的营销宣传是否成功,实际上“百度指数”还能分析演员、明星的生命周期。这就是一直强调的“电影做给谁看”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才能够把好的内容推到“正确的观众”面前,真正实现票房转化、盘活市场。

 

峨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向华全

峨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向华全认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电影的作用和功能更为凸显。电影产业应该是实体经济,在新时代,我们面临观念上的挑战、机制上的挑战和格局上的挑战。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华全提出了搭建“五个平台”的建议:第一,主流消费和主流产品对接的平台——电影大课堂;第二,扶持创作孵化平台;第三,文化金融平台,实现版权债券化、版权资本化、版权金融化;第四,影片长寿平台,如电影总局已经在思考的“点播院线”,让影片一直“活”在院线上;第五,共享人才平台,让国有影视企业和民营影视企业携手并进。

 

西安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孟红

西安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孟红结合西影的经验,从十个方面提出了“破局”的思考,一是改革。破除以往的弊端,创造更好的平台和体制机制环境。二是战略。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节点应该有新的作为和突破,这些战略包括百年电影企业、百年电影集团这样的年限发展规模目标;另外,在电影、传媒、文旅、资本各方面做明确的战略布局,在体制上做一些包括经营主体上的设置和推动,而不是纸上谈兵。三是园区。通过园区建设,使陕西成为整个电影产业要素的聚集地,从而能够触动整个陕西电影产业的发展。四是重新建立一个西安电影制片厂平台。借鉴中影、上影的企业经验,加速发展和搭建上市的基础。五是基金。基金项目目前已经做完整个基金公司的注册及基本备案,这既是整个园区企业能够有融资方面的服务,同时使企业发展有了另外的支撑。六是版权的运营管理、开发。电影制片企业不是一部电影赚钱就行了,还需要更多的业务支撑。七是整体的集团层面和业务层面再调整。除了电影制片外,数码制作、技术制作都面临着业务调整和市场冲击,调整和再布局的目的是希望它在宣传、发行包括整个传媒领域有更多的业务拓展。八是培训。除了培养年轻的编剧、导演、制片人之外,还有更多基础工种的培训。同时根据园区现状,也正吸引培训中心的搭建。九是成立西影中国故事创意研究院,把握陕西省的独特文化优势,依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值得挖掘的故事。十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走资本化道路,对内对外都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处长陆亮表示参加此次企业家论坛收获良多,他认为定期请来自产业实践一线的老总们一起进行交流、探讨、碰撞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公司之间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从一些导演的发言中得到的信息和观察:现在的年轻人大半时间都在家里坐着,买东西都不上街了,但走出家门是钢需,而电影就成了承载“刚需”的最重要的形式,而“只要有这个钢需在,就会有人去看电影”。因此,他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十分有信心,而“破局”就是像蝴蝶一样破茧而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电影能到达这样美好的境界。

 

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

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强国建设和中国大国外交电影加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辐射能力、国际影响力建设这方面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其主要目的是“做国家的智库、做企业的前沿、做人才的摇篮”。国家电影智库自今年9月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三次沙龙,此次为首场论坛。智库将对本次论坛内容进行认真地总结、追踪和深化,充分凝结嘉宾的集体智慧,并以专报等多种形式呈送相关职能部门和决策部门,为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进言献策,为推动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撰稿:周祚

审核:LZS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编辑:朱蕾

2017年12月11日